作为三山五岳之一的雁荡山,
在浙江温州乐清,
并不在内陆,而是海上名山。
今年的雁荡四尖是第3届,
却成为了最后一届完整的雁荡四尖。
其中两尖被jun方征用,以后会成为禁区。
本文不少照片来自官方摄影师,致谢!
如有不妥,请联系俺,立删。
当年徐霞客从宁海出发,开启伟大的旅程,
第一站去了天台山,
离开天台山之后,抵达温州府雁荡山。
在雁荡山待了6天,攀岩险些出事,足见雁荡之险。
“如行刀背”的雁荡四尖,令人神往!
赛前看山峰天气预报,
阴雨连绵,天气并不乐观。
作为石头山,潮湿的路面将会令比赛难度陡增。
15号下午抵达雁荡山,晚上一直阴雨。
这回抵达起跑点比较早,时间宽裕,
领完参赛包,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16号一早,5点起床,
看山峰预报,如上图,
它告诉俺们,天气将逐渐变得晴朗。
再看雷达反射图,如下图,
低空水汽已散去,预示着将会有好天气。
那么今天的路线将会是享受级别的赛道。
根据往届的经验,
由于山路狭窄险峻,导致塞车严重。
为缓解这个烦恼,
今年组委会将42km分开两批起跑,
第一批06:30,共360人,
第二批 07:00,共330人。
但实际上还是堵车厉害,
从谢公岭牌坊入山开始,一路拥堵。
作为跑渣的俺,
直到7km处,才冲出重围。
雁荡四尖其实挨得十分近,
按通常的说法,
过完前面两尖,完赛无忧。
今日天公作美,
最后的雁荡四尖,
蓝天澄澈,云海弥散,
极目所至,赏心悦目。
遥想当年徐霞客攀雁荡山,所见所闻,
景致应与现在别无二样。
一千年前,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就已经正确阐述了雁荡山的形成机理,
雁荡山的形成属于火山岩破裂,
并称之为“天下奇秀”。
赛道基本都是石头路,
要么是碎石山脊,
要么是乱石坡,
要么是岩石峭壁,
赛道全程有不下十处攀索技术路段。
令人大呼过瘾!
乐清山岳救援队在各个攀索段进行安全保障,
专业利索,让人放心。
全程不到15km,即已过完四尖,
后面27km路程主要是古道,可以畅快奔跑。
山路起起伏伏,相比于四尖,略显平淡。
最后一段是所谓的雁荡山长城,如下图。
即沿山脊修建的阶梯步道,假长城,
小山头接连不断,三上三下,长度将近4km。
跑渣在下午15:05抵达终点,
8小时35分完赛。
再也不用担心赶不上飞机了,
可以顺利回家。
完赛居然发的是“完赛玻璃框”!
里面镶嵌的是一张新号码布。
另外就是某赞助商的一双人字拖鞋。
记得在领参赛包的时候,工作人员说,
最后一届了,一定要完赛哦!
完赛包很丰盛的哦!
好吧,俺觉得这双拖鞋还是不错的。
如上图,
完赛后雁荡山的晚霞,
绚丽灿烂。
以下三图为实际轨迹的分析。
赛事小结:
1、雁荡四尖,一个“尖”字,准确传神,名不虚传。
2、赛道完美,以险峻为特色,攀索段较多,趣味大增。
3、部分赛道塞车严重,这是个千古难题。鱼和熊掌难两全。
4、suunto9给出实际轨迹里程40.24km,累计爬升2834m,
实际里程略有缩水,爬升与官方数据2870m相差无几。
组委会申报ITRA的里程为40.7km,与suunto9记录里程比较相符。
5、查ITRA官网可知,本次42k组别,男女共478人完赛,按690人出发计算,完赛率69%。
由于是最后一届,组委会特意把关门时间加长了2小时,达13小时,让更多人完赛。
另外,这次的好天气,也让赛道变得可控。
6、组委会马马虎虎,是个少见的安静的孩子,不温不火。
7、赛道布标勉强及格,后段部分路段布标不足。
8、补给还不错,本地特色食品丰富。炒粉丝很多,只有CP1有粥。
终点的炒饭很硬,用汤浸泡了20分钟之后,仍然把我的牙咬断了。
9、完赛给玻璃框,易碎品,号码布已经有一张了,再来一张,何苦?
10、安全及救援保障十分不错。
感谢辛苦付出的志愿者、医疗保障人员和山岳救援队,感谢摄影师。
==============
以下是温州游玩
==============
赛前一天,15号周六,
早上抵达温州,
有5个小时可以游玩一下瓯城。
第一个地方是妙果寺。
一、妙果寺
妙果寺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为永嘉大师所创建。
但是现今的妙果寺建筑物,比俺还年轻。
今存妙果寺十分逼仄,
全部建筑挤在一起,已无往日规模,
像个四合院。
如上图,四大天王+弥勒+韦陀,
他们6位挤在一个十分狭小的房子里,
真替他们心酸。
如上图,
“大雄宝殿”横匾为赵朴初先生亲笔,
“宿觉名山”横匾为南怀瑾先生手迹。
当年永嘉大师先学天台止观,
后前往韶关曹溪拜谒惠能,得禅宗真传,
在南华寺睡了一晚上,得“一宿觉”称号。
故,永嘉大师又称宿觉禅师。
所以,妙果寺现任主持达照法师,
出身于天台宗,融汇禅宗,也就不足为奇了。
妙果寺旁边是宿觉讲堂,如下图。
妙果寺给人感觉学术气氛浓厚,而非香火熏天。
二、禅街、五马街、谯楼、东瓯王庙
如上图,古瓯城全图。
瓯江是温州的图腾。
瓯城在瓯江南侧,饶水而建。
风流倜傥的王右军先生,给瓯城留下了不少遗产。
五马街,以他的坐骑命名,
墨池,则是他洗毛笔的地方。
永嘉学派,人文熏陶,
不管是科举之下,还是现代民国,
江南才子,人才辈出。
谯楼即瞭望楼或鼓楼,
是古瓯城的南门。
当年宋高宗赵构落难至瓯城,
使得这座谯楼也曾辉煌过,
作为宋高宗临时行宫的朝门而存在了几天。
三、墨池
想当年,书圣正是在这个池子里洗毛笔砚石。
如今,池水清澈,鱼儿畅游。
如下图,本来以为“墨池”两字会是米芾手笔,
仔细一看,却不是。
四、瓯江
“瓯”字的来历十分源远流长,
传说中的夏代即有瓯这个名称,
瓯城、瓯越、瓯民、瓯江、瓯语。。。。。。
估计自古以来,本地人擅长制瓯、本地土质适宜制瓯,
是这个名称起源的根本原因。
瓯江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河流。
江心屿之瓯江水,浩浩荡荡,
如上图,朔门外瓯江上的这个“瓯”,
饱含深意。
当然了,吃饭这个也是个瓯!